不要再說我只是哈日哈美片,出於對本地創作的支持,我去看了這套《初戀紅豆冰》。
因為有《大日子Woohoo》的珠玉在前,很多人其實都對本地電影開始頗有信心。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進場,結果出乎意料的竟然都覺得好看。至少那讓很多人都開了眼界--除了讓大家看到大馬DJ的演藝才華,其次就是馬來西亞也可以被拍得很漂亮,這個有著美麗海岸線、名叫”米昔拉”的漁村,也跟著紅了起來。《初戀紅豆冰》讓大家都開始有了些期待,再加上火紅的宣傳造勢(號稱是阿牛的“傾家蕩產”之作);還有一班已經由海外鍍金的大馬幫藝人回來“鼎力相助”,這部電影如果不賣,就沒有道理。
憑心而論,我覺得這部電影其實拍得頗好,許多畫面也拍得很有感覺、很漂亮。也讓我們看到這些大馬幫歌手在離開港台的鍍金舞台,用很“大馬”的方式表演。能夠看到這樣表演方式,真的是覺得很親切。其實去看之前在網絡上已經看到很多很正面的評價,“好看”“很好看”的聲音此起彼落。後來我才這些正面評價多時是來自跟我同輩或者比我年長一些的朋友。然而對於年紀比較小的朋友,看後的感覺大概就只有一般。故事的架構其實也還蠻簡單,沒有什麼太大的起伏,就是你我他曾經經歷的一段少年情。
Bakuli(玻璃彈珠)、打架魚、放學後在後巷的追逐打鬧,其實是我們這一輩的集體回憶。80末90後出生的年輕人,大概就沒有這樣的回憶了吧?現在還有多少孩子會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寫情書呢?還要在信封上畫上心型的那種。情書的情節加上Botak將對打架魚的暗戀化成一幅又一幅捕捉伊人笑顏的素描,每個人之間流轉的曖昧情愫還頗有岩井俊二《情書》的味道……我看著也有那種“曾經我也玩過這些、做過這些”的感懷,掉進集體回憶的溫馨感覺,儘管那些玩伴和青梅竹馬們面孔已經在時間的洗刷下模糊了。
就像電影末Botak的總結,我們的年少情懷總像吃紅豆冰,還來不及品味當中的甜,舌頭卻已經被冰麻。等到想去品味,那些年少的情懷卻像是已經融化的紅豆冰,讓我們再也捉不住那味道。我從沒有像在Botak在片末之中在人群中還會尋找那熟悉的背影,但是我必須承認的是,若是讓我偶然在人群中看見那些熟悉的身影,我還是會心中一陣悸動。即使無法上前相認,我仍然祝福這些曾在我的青春寫下一筆的人,仍然安好的生活在某個角落。因為我們就像被放出玻璃瓶的打架魚,縱然分開的遊走了,但仍然在同一條河活著,想到這點,心就安慰。
是的,我也只會慢慢的想起曾經那麼的刻骨銘心。雖然沒有開花結果,但是我相信餘生下來的十幾年都不會忘記。
3 則留言:
其實應該說90中後期的沒體驗過=D
我那個時候仍然是到處跑的
雖然中學時期沒有這樣的體驗了=(
坦白说若不是戴佩妮的客串、巫启贤的破例和李心洁撑下女主角,要我买票或许得考虑考虑。不过阿牛哥之前我认识(你知道什么原因XD),所以知道了还是进场支持,我可是坐不到好位子哦!太受欢迎了!
我被阿牛的妹妹逗得哈哈大笑,尤其是自恋的形象加上弄巧反拙“我的心好乱”,啊哈哈哈哈哈哈!
回想自己小时候都曾经写过两封情书给自己喜欢的女生表白,虽然没结果,至少我不后悔自己的一试。
看见大马的风景,感觉好凉。尤其是咖啡店、赌黑市万字和三姑六婆,一针见血。
农历新年前的那部反而我死也不支持,就是觉得不想看……
没错,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写甚至敢写情书?以前我的还有插图、贴纸和小礼物,阿牛很贴实哦!
Terrence:
所以《初戀紅豆冰》只算是你半個集體回憶。
KienJean:
所以我就說大馬幫朋友回來才是主要的助力。沒有他們的號召力,很難想像票房會怎麼樣。戴佩妮和張棟樑一開始就已經知道是出來“打醬油”的友情演出,沒對他們期待甚麽。其實真的要我說明,我覺得這部電影只是中規中矩的說故事,牛導第一次,算是很不錯了。
其實Woohoo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看,當然可能真的很多人都是抱著“去看看咯~本地電影喔~還是中文電影喔~“的心態去看,反而就覺得好看。事實上我也覺得Woohoo不是很難看,而且絕對比很多港產爛笑片或者是爛黑社會片好看。
Woohoo 其實就只是一套過年看看開心解悶的片子,所以我對它的要求並不高。當然我也覺得紅豆冰和舞虎是橙和蘋果,不能比較。但是我覺得其中的連鎖反應還是有的,而且還是正面的連鎖反應。至少,這樣一來就讓大家覺得:誒~本地電影也不難看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