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Frankenweenie 科學怪狗觀後

Frankenweenie還沒上畫已經引起了我的注意,海報上黑白色加上綠色的字,是當年流行的哥德式恐怖電影的風格,讓我滿心期待。本來一早就該去看的,卻還是因為電影放映時間老是配合不來看不到。不知為何它的放映場次時間總是很奇怪,不是太早就是太遲。但總算是讓我在週末能趕上(也許是)下畫前的列車,進場看了這部電影。

故事是以1818年瑪麗·雪萊的作品《科學怪人》被故事為藍本,敘述一個醉心於科學和電影的男孩維特,總是孤獨的追求著在熱衷的事物的滿足。他唯一的朋友是自己的寵物--一隻名叫Sparky的小狗。他除了是他的玩伴,也是他愛好的參與者的一部分。直到為了能獲得父親允許參加一個科學祭的競賽,而妥協參加棒球友誼賽的維特在球場上打出的一記好球,卻給Sparky帶來了死亡。傷心的維特後來在科學老師的啟發下,想要讓自己的小狗死而復生……

我只能跟你說,我真的是太喜歡這部動畫了!

1980年代這部動畫其是已經有了短片的雛形,但是迪士尼當初以『題材會嚇怕小朋友』為由而沒有上映。但是有時一些等待也許就是為了一個時機。技術上來說粘土動畫遠比純動畫來得難度較高,而現代的技術輔助更完善,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更流暢的畫面。

Tim Burton的風格看似極端的,他的電影不是色彩斑斕;就是無色灰黑白。但是無論電影畫面的呈現為何,他的作品總有我喜歡的一種異色傳奇的味道。讓我死心塌地成為他電影的追隨者。他的敘事風格總有一種哥德式的華麗和冷冽,但是中心思想總是溫暖,像是陰暗寒冬的中的一把火,才那麼觸動人心。

這是一個簡單敘事,簡單動機卻不簡單啟發的動畫。現在很多動畫都不是讓孩子看的,這部動畫表面上很驚悚,似乎也不太適合孩子看,但是我覺得Tim很努力的想通過這部動畫讓孩子知道一些訊息。至少在云云的似乎是做來讓大人看得動畫之中,他已經盡量的想將觀眾年齡層降低些,至少讓容易在路途上迷失的少年人看懂吧!

是的,在那個不大不小的年紀,總是容易迷惑,卻要在迷惑中尋找定位。電影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他進入了一個開始意識身邊的人的人性的時機--身邊的同學開始顯露出來的大人的劣性,在少年的外殼之內漸漸萌芽的所謂『大人的思維模式』讓維特感覺和他們的交往不安全。而自己的父親在社會打滾而培養出來的模棱兩可、在乎社會規範和眼光、和帶著虛偽的說話藝術讓維特無所適從--是的,對於一個追求事實的孩子來說,這些都讓他無所適從。讓他覺得從人身上尋找單純的友誼他顯得消極,才會對一隻狗兒的友誼那麼安心。他也在這當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嘗試妥協,但是竟然是對唯一可以信靠的狗兒帶來死亡,他想讓它死而復活的決心,就更成立了。而且正直少年,就算是表面沉靜也有那種付諸行動的衝動,很自然。

片內寵物墳場內的碑文也是特別設計,可以去留意一下,有些幽默的訊息在裡頭。維特的日本同學製造出來的怪物特別龐大,也是幽了日本怪獸電視劇、電影一默。電影裡的同學個個都是科學怪人似的模樣,也許才是維特心裡妖怪的縮影。他父母的看的吸血鬼影片,也是向以前風行一時的哥德式恐怖片致敬。我在想,這也許說不懂也是導演的記憶的一部分,維特說不定也是他的一個小小的自傳--一個有著和別人不同思維的男生,在電影的夢想裡有看著像是不切實際的追逐。有大人和身邊的人想要把他拉回現實,可是這更讓他迷惑。我在想會不會在Tim的世界裡有一隻跟電影中一樣的小狗,是他唯一的信靠,也是唯一無條件支持他的朋友。片中維特的一句台詞:『I'll fixed it。』似乎也是透露了一些念舊的心思--總是嘗試把一切修好,也不捨得割捨換新。因為一些感覺,無法取代。

這部是有養寵物的人都會明了的動畫。我說的是寵物,不是工作的動物。它誠如家人,誠如朋友,它的全世界只有你。有時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你疲憊了,卻在它身上找到的了無與倫比的依靠。可是很殘酷的是,它們通常都早一步比我們先離去。我也有過想要死去的復活的想法,想要超越生死的思維不可取的,這是違反自然,但是誰不想把所愛留在身邊?因為愛所以想留住就自然了。可是,將愛留在心中的能力也是需要去修煉的,那是更超越生老病死的留駐,在心中是不生墳土的,永遠健康的,不是殘破的活著的……愛無可取代,生活必需向前,無論是寵物或是身邊人也好,對死者的釋懷這是很難的覺悟,但是總要學會。

任何出於愛所做的事都是美好的,但是出於野心就的結果就不同。有些人的才華就是與生俱來,無法受限、無法模仿也不能嫉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知識才華如是,只是人性的劣質有時總讓這一切失控,誠如電影中維特的同學最後釀成的災難,若是在現實中發生是不可收拾的。該慶幸這一切只發生在那熒幕上的光影,動畫的世界中還是能有比較快樂的結局。就不要讓這些不幸,跳出那些虛幻世界的框框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