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苦瓜

FxCam_1376564272170說起苦瓜,小時候只要媽媽煮瓜湯要我吃下,我就是一副苦瓜臉出來。不知道為什麼,以前的苦瓜,媽媽無論怎麼處理,我都能吃到它的苦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蕾還會無限放大這種苦味。這真讓我難以下嚥,還會悄悄的就把盤中的苦瓜挑掉丟掉。我小時候就心想究竟是哪位神經病先開始把這種苦苦的東西往嘴巴裡放,因為有益所以多難嚥下也要吃掉。突然覺得這個發現苦瓜可以吃的人真是傻得可以了。

小時候的味蕾,最喜歡的是鹹味,溫潤的味道,再下來才是甜。辣味、苦味是絕對謝絕。總覺得這苦辣二味多麼多餘。從小在家從來不吃苦瓜,覺得沒有品嚐苦味兒的必要。為什麼要吃苦?明明世間美味很多呀!

苦瓜又叫涼瓜、君子菜。味苦性寒,對清心、清熱明目有效。君子菜的美名更是因苦瓜自苦,合煮不苦其他配料而來。苦的食材,對於心臟是非常有益的。苦瓜可以做湯、配肉類炒菜、甚至打成蔬果汁飲用。其實,苦瓜的苦味會因種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強度。有人說山苦瓜最苦,白玉苦瓜最不苦。

何時開始吃苦瓜的?大概是在來到城中念大專之後吧?我覺得來到這城中幾乎再也對生活的『苦』躲無可躲--離鄉背井要適應環境的『苦』、為了讓父母不擔心隱忍的『苦』、追夢的『苦』、愛情可遇不可求的『苦』、友情的背叛人心難測的『苦』……這林林總總的苦,曾讓我食之無味。可能也就從那時學會了吃苦瓜,也不怎麼覺得它苦。它的苦,比起人生這些的苦根本就是轉眼即逝,甚至有時在我不順遂的時候,苦瓜的苦味還會有種回甘的滋味兒。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如果有時吃苦瓜沒吃到它的苦味,我竟然會有些悵然若失的感覺。不知何時起,我竟然也會欣賞它若有似無的苦味了。也覺得不苦的怎麼還能叫苦瓜呢?有人說一個人真的長大了就會吃苦瓜,難道是我長大了嗎?

我想,我可能只是知道因為吃一點苦對心好的話,那麼變好變強的心或許就會對人生的苦澀更泰然,也更能隱忍人生的一些苦的話,那吃些苦又何妨?而且,生命的苦味有時也許無力改變,但是就像是做苦瓜料理一樣,我能把苦瓜做得美味些,一樣的也就要學會把人生的苦澀弄得有些樂趣,讓自己生活不太如意的時候還能對身邊的一切『咽得下去』吧!

*圖為自家廚房出品的苦瓜豆豉燜雞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The Conjuring 觀後

在還沒有看之前,我已經看到面書上很多看過這部片子的朋友都說『好恐怖』、『好刺激』。然後,就開始傳著Annabelle娃娃的真實故事諸如此類的。說真的,我也開始期待了。因為還沒搞懂娃娃和鬼屋之間的關係,加上先看了Annabelle的紀錄片,就更期待了。其實對於這些所謂的真實靈異事件我是很有興趣的,也經常涉獵,很多是後只要是打著『真人真事』的故事,我就會很有興趣一看的。

這部電影故事穿插了1960年代開始活躍的超自然現象調查工作者Ed and Lorraine Warren夫婦參與的兩個案列。其實Annabelle娃娃的事件和片中的Peron家的靈異事件是兩回事。Annabelle的故事已經在FB廣傳所以不用再重述,故事的重心主要的還是放在比較嚴重的Perron一家的遭遇靈異事件。Perron一家搬進了一棟古老的農宅後,家裡的每個成員都幾乎遭到屋裡看不見的『原住客』襲擊,而古宅的原住客,據說是崇拜惡魔的女巫,她自殺後詛咒所有住在原本屬於他的土地的人,都會不得好死……

這部電影首先透過Annabelle來給我們上了一堂“惡魔學”的課,讓我們充分的了解鬼與惡魔之間的差別。可是這一般都會被我們忽略掉,總覺得這之間有什麼差別。其實到了後來,其實這個差別真的很重要--因為這個概念就是整個電影的關鍵。鬼是不會附身的,但是惡魔會,而且在這之前還要摧殘你的意志,折磨你的身體,再來奪舍和摧毀。如果我們“有聽課”(因為一開始就是Warren夫婦在給大家上課),就會明白這一開始說的不是鬼,而是惡魔。

其實本片一開始的氣氛掌握的還不錯,拍手捉迷藏的、深夜無風自動的門、可以反射家中小幽靈的音樂盒、屋裡的怪聲及多數時間只讓人看到腳的女惡魔確實是有梗。屋子的氣氛也總是灰暗蒼白,更是讓人不寒而栗。但是看到後面的時候,害怕的感覺卻越來越少了。因為一連串的驚嚇舉動非常頻密,而且鬼片最讓人害怕的,就是讓人感覺有鬼卻怎麼也看不見,或者根本不知道誰是鬼,才最可怕。然而一旦見到了鬼的真貌,似乎就不再那麼害怕了。(是的,當我第一次被女惡魔Bathsheba Sherman的鬼樣嚇到,之後就知道任何穿白袍的物體就是她,害怕的感覺就逐漸的減弱……)再加上靈能者夫婦來觀察之後毫無神秘感的把一切揭示出來,恐怖更是降低了。人家都說未知才是恐懼的根本,對方是什麼鬼怪都知道了,甚至連後面的驅魔都讓我想到了,還有什麼更可怕的?

所以後來的驅魔儀式,根本就嚇不到我了。而且跟最初我們想要看的鬧鬼的期待,真的扯遠了--怎麼又變成驅魔了呢?而且對於硬是要跟Annabelle娃娃扯上關係這點,也讓我不太明白導演的用意,還不如不專心就把故事重心放在一個故事上就好了。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也不是完全不可怕的,只是到了後面一切交代得太清楚了,恐怖的感覺反而就弱掉了。然而對Lorraine上一次的驅魔經驗究竟遇上了什麼事,讓她受到多大的打擊,以及跟這個事件之間有什麼影響也沒有說明關係,實在讓我覺得那那次的提出這個經驗真實可有可無。就像是拋出一個沒有正解和問題有關聯的謎語一樣,讓人覺得無厘頭。跟Annabelle的出現一樣,那麼無解。

也許是導演想說惡魔和上帝之間的公平遊戲(事實上,有好幾部驅魔片已經說了又說。),又想說親情多偉大,(這個也有好幾部驅魔篇說了又說)又想鬼怪嚇人。一下子想掌握太多,結果到了最後反而削弱了整部電影的氣勢。

說真的,你若要我說的話,我覺得這部片子『很恐怖』的說法是有點言過其實了,甚至我還會覺得還不如去看一些看起來廉價的靈異紀錄片還有趣的多了。至少很多時候這些調查都留下懸念。而且這部片子也一再的證明,主角都是不重要,Perron一家的故事並沒有被重視,這部電影倒是讓大家開始對坐在博物院很久的Annabelle充滿的興趣。就像是Despicble Me系列沒紅了主角,倒紅了小黃人一樣。

不過這是個本末倒置的年代,這樣的結果也沒什麼奇怪的。

《激戰》觀後

《激戰》說的綜合武術格鬥(MMA-Mixed Martial Art),我更是了解得少。後來才知道這種競賽是可以運用各種武術技巧,讓兩位格鬥者在狹小的鐵籠擂台,拳拳到肉的近身搏鬥。這其實遠比許多格鬥性質的競賽都更充滿危險性。因此無論在黑市或者是正式的比賽,獎金都非常的高。

對於摔跤、拳擊、搏擊這之類會把人打得頭破血流的運動,我比較年輕的時候幾乎是不看的。我從來就不能理解這樣的戰鬥意義到底是什麼?運動為什麼要那麼暴力,把另一個人打倒不可?為什麼有人會想要參加這種會傷害自己身體的活動?也許是因為還太年輕,讓我還不太了解掙扎爲何意。更不了解戰鬥的意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就能明白有時不是人自己想要去掙扎和戰鬥,而是命運選擇了人要去掙扎戰鬥。

《激戰》說的就是兩個男人的掙扎和戰鬥的故事。一個是前拳王程輝(張家輝飾),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後來打假拳被揭發,被捕入獄斷送了原本就不長的運動員生涯。出獄後過著負債落魄的日子。原本家境富裕,不知愁滋味兒四處遊歷的清高富少爺思齊(彭于晏飾),父親破產後失踪一段時日,思齊把父親找回了,可是父親卻變得一蹶不振放棄自我,而思齊則為了支持父親的生活開始要吃苦。程輝為了避債來到澳門,遇上了想參加MMA贏取獎金改變生活,同時喚醒父親不要放棄的思齊。兩個人就這樣碰上了,還成為師徒。而來到澳門生活的程輝,也遇上了人生婚姻不如意加上喪子而患上精神病的母親(梅婷飾)及她精靈如小辣椒的女兒(李馨巧飾),共同生活在一屋簷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他們竟產生出如同家人一般相守的感情。就在程輝的教導下,思齊漸漸成為一名搏擊選手,思齊的父親也因看見兒子的努力而振作起來的當兒,新來的的挑戰者(安志傑飾)及程輝的債主臨門,卻為這對師徒的命運帶來一個不可預知的轉折……

先說說對故事的感想吧!這個觀後感的開端有關。我說過,我一直無法了解這種鬥志和戰鬥的意義。只有在長了年歲的時候,才會有所體會。一個人願意這樣的搏鬥,背後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準備,是需要多少的原動力。而這些原動力,可能根本就平時就面对的壓力、恐懼和林林總總在生命的後面追著一個人跑的所有事物和經驗。去战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為什麼要去做?有時戰勝的人,除了是同在圍欄裡的對手之外,是不是還有那個懦弱的自己?逃跑無盡處,回頭挨頓打,有時反而多了奮戰的勇氣和求生的意志。搏鬥真的沒有意義?不是!不知道自己要戰鬥,是因為自己還沒有真的踏在擂台上。人生有時就是個擂台,就是要不停的戰鬥才能脱困。往事只能當成是教訓,沒有可以失去的,但是未來不努力不爭取不嘗試,只會有更多的失去和錯過等著讓人遺憾

影片的劇情看得出是有經過精心的鋪排,幾乎讓戲裡每一個角色的存在都是有作用的。故事的發展有序,節奏也掌握恰到好處。緊張感和幽默感兼具。雖然是勵志片,卻也沒有過度的狗血煽情,算是一部佳作。

張家輝的演技完全不用質疑,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讓大家放更多注意力在他為本片地獄式練出的肌肉上。事實上連這身肌肉不是白練的,絕對有它的意義。他這身肌肉不是賣弄性感,或是專門用來“服務“女觀眾的,真的,你看過這部電影就知道了。這絕對是劇情的需要,讓人看到男人的決心和戰鬥力。小影后李馨巧成功的演繹童年生活坎坷,為了維護母親及家庭,所以用巴辣來武裝自己的小玫瑰。感覺很討喜,也讓人心疼。彭于晏在張家輝的面前還是嫩的,但是也是用心演出,格鬥、練身的戲分也讓他擺脫了偶像和孩子氣。事實上寒戰他已經有些亮眼,這部還有更多表現機會了。希望他接下來的幾部也會有看頭,能夠更有作為些。

我還相當推薦這部电影,因為它不太煽情,但是卻很勵志。看過了就會明白,生活不怕有坎坷,只怕失去戰鬥和改變命運的意志。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不苦勞

FxCam_1376468975030

原本用著的鑰匙套又破又舊又髒了,是時候該換了。今天翻譯工作多些人來詢問,但是都是來『雲吉』的比較多,壓價壓得離譜。這是專業,你們把我當成童工了嗎?一邊打發著他們,一邊手也不停。

貓頭鷹在日語讀作『不苦勞』(ふくろうFukuro)。可能滿腦子就是想能不能不那麼苦勞,就算是苦勞,也要值回票價,才會做出一隻有點愁眉苦臉的貓頭鷹來。(而且它很『Blue』)

我們很多人都苦勞,甚至是白白苦勞--特別是在這樣的努力也不一定有結果的時勢和年代中,我們都經常面對這樣的鳥事!

雖然這只不苦勞有點苦瓜臉,但是我還是會用的。只是可能想換換心情,就會做另一隻出來。自從開始手作,我在這些小雜貨上的消費海真的是減輕不少。當然喜歡的話,就要謝謝來和我光顧一下了。

做好拿出去給下班回來的老公,我問他它是不是有點愁容,他只是回答我:『它只是看起來有點愛睏而已。』

是啊~早知道都是來『雲吉』的,我還不如剛剛去睡午覺好了。可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就繼續努力吧!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小黄人軍團的故事

FxCam_1375625250720 當我接到訂單的時候也真的是嚇了一大跳。

『妳確定你真的要3組,共9個嗎?』

因為這個我是3個算一組,因為這樣比較好賣,也不會造成材料的浪費。然後就是,手作不是工廠貨色,一組比較有收藏的價值。所以當我聽到她要三組的時候,有點害怕自己聽錯了。

『是的,三組,共九個。』她回答的很篤定,因為我們是通著簡訊,是文字,那更確定。

我沒跟她收订錢,雖然她有問。第一是:定錢我收了做起來會有壓力,第二是,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沒有收订錢的習慣,我都會給顧客知道除非是已經出來的成品,不然再定做的話,可是要時間等的。我不想订錢成了我的催命符……在壓迫的情況下,做出來的東西怎麼會好看?然後,也是我選擇相信自己的顧客,我相信真心喜歡並會欣賞手作的人,是不會忍心欺騙我這個手作人的。

於是就這樣成交了,我開始去買材料,也就開工了。其實,上一批做的還真的是還輕鬆,因為完全沒有壓力,純粹的創作和享受,現在卻莫名其妙的有壓力了--或許是我沒有想到過困難,結果我忘了Amigurumi的娃娃編織雖然沒有用到太複雜的編織方法,但是重複的一做再做,拼拼湊湊的就會很沉悶。我開始覺得怎麼我會『敢敢』就接了這個來做,甚至連『幸好我沒收定金,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完』的洩氣感覺都出來了……

但是有時就是這樣,感覺有些想放棄,就會有些力量讓你堅持--是的,其實就是要和時間賽跑。剛好最沉悶的當時翻譯稿子來了,我唯有放下手邊的這些小黃人製作。我並不喜歡把工作拖太久沒做好,因為背負著別人的等待和期待會讓我心有不安。也許也是翻譯的稿子讓我暫時脫離了沉悶的娃娃編織過程,所以我一交了稿子,就有精神繼續做下去了。Amigurumi的過程雖然是沉悶的,但是出來的成果也總是能讓人覺得有滿足感。手上握著那些立體造型的娃娃,就會有期待要完成看看是什麼樣子。

我選擇了先苦後甜的方式,先去完成那些固定而且要不斷重複的沉悶製作,再來去做他嗯可愛的臉。一做好臉整個滿足感就會湧出來了。其實說真的,在這段長達3個星期的製作過程中,我不是沒有想過買主會不會因為熱潮過去而對它們的熱情退減--漫長的等待有時會讓愛情消失,更何況在大家都蜂擁到麥當勞搶購之際,她還要等我一隻一隻的把它們做出來。但是手作精品就是這樣,因為要慢工細活,所以不能大量生產。如果你問我有沒有因為這樣賺一筆,我可以回答你,照我這樣的方式去做,錢財上受益絕對比不上麥記大量生產的那些。而且,真的做起來也相當耗時、耗眼力還有腦力。因為那絕對不是復刻出來的產品。但是如果我為你做,我就想看見你收到時候的快樂模樣。錢財上的收益對我來說是補貼,但是那種快樂的笑容,卻是鼓勵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好了,先說完成之後,我自己也很喜歡。可是就是這樣,很多我喜歡的作品,最後我有的也只是它們的照片。同樣的,這張『離別』前我就用盡心思幫他們擺姿勢來拍一張團體照做紀念。他們的新主人真的很喜歡它們,半夜就迫不及待的殺到我家來找我把它們接走了。我連好好跟它們道別都來不及。不過沒關係,我知道我喜歡的話,還是可以做出來給自己。而它們被帶走後散播出去的歡樂,我希望是高於我向他們的新主人收取的價格的很多很多倍。

再說句公道話,我也證明了,這個世界上還是真的有人是真心喜歡小黃人,而且還真的耐心的去等待他們從我的手上『誕生』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只是跟風而已吧~我還有小王子和狐狸、小獅子和Open醬的擁護--總有人真心喜歡一些東西就是了。

我的針織網站,有興趣可以去看看,Like一下哦~
真心針意https://www.facebook.com/janeluvcroc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