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部電影的時候窗外艷陽高照,熱風從開著的窗戶吹進來,我的心卻覺得一陣寒涼。忘了那一個人;或者是很多人都對我說,孩子只要是妳生下來的,妳就會愛他,他也會愛你。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疑問就是:『真的嗎?』
故事裡的女主角安娜,懷上凱文之前是一個藝術工作者。生活自由自在,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她邂逅了一個男人,跟著感覺走,一夜不設防之後就懷上了凱文。懷孕卻是她始料不及的,雖然男人負責任的娶了她,可是她的生活再不是她自己的--懷孕讓她不得不放棄事業和曾經熱愛的生活方式,生產讓她痛苦。凱文就算是個意外,也算是是她和他愛情的結晶,外表更是遺傳了安娜,是個漂亮可愛的男孩。孩子來了,安娜也嘗試接受。可是無論安娜怎麼嘗試愛他、想要接納他。凱文卻好像總是想盡辦法奪去母親的快樂,用盡方法傷害她。而且凱文在丈夫面前是個好孩子;在她面前卻是個大魔王,他很擅長於雙面的角色,可以讓安娜在教養他的方面得不到丈夫的信任。事實上凱文有反社會人格(sociopath),不幸的是目標一開始就設定受害人是自己的母親。凱文最終的目的j就是要盡所能折磨自己的母親,甚至不惜剔除任何可能阻止他達到這個目的的人,就算對方是自己的親人。
整個故事是從安娜的角度去反复思考、反省和建設的心路歷程。從怎麼懷上凱文開始到凱文出事之後一路思考。當中有複雜情緒,愛和恨之間的模糊點,還有希望得到救贖的渴望。電影採用了時間交錯的手法,去敘述安娜和凱文之間劍拔弩張的母子關係,兩母子就像是前世的宿敵一樣。對於這點,安娜做出了也許是凱文已經在母胎的時候可能已經感覺自己不受她歡迎,才會那麼恨她的推斷。有一幕母子對峙,更是用上了華樂『十面埋伏』,充分的詮釋安娜面對凱文如同面臨大敵包圍的緊繃和無力感。安娜無助於眼前本該是自己深愛的兒子凱文,卻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凱文唯一一次對安娜友善,是在一個生病的日子,他依偎在安娜懷中聽她說俠盜羅賓漢的故事。安娜念故事書的時候眉飛色舞,似乎在凱文的心裡留下了什麼,也為故事後來發生的慘劇留下了伏筆。凱文最後做的事對其他人來說是罪無可恕,安娜也一度以為自己不會原諒,但是最終除了對凱文的動機不解之外,她意識自己還是愛著凱文。恐懼和罪咎原來並沒有擊倒安娜的母愛,而這樣的母愛她曾經以為不存在,或是必須努力讓它存在,最後她卻在後來才發現母愛一直在她心中。身為母親,凱文留下的十字架由她來背負,她還留著一間房間給他,期盼他贖罪回來之後能有一處容身。她一直將凱文小時候生病的那夜定格在腦海,安慰她近乎絕望的人生。而凱文最後的台詞是不是一種覺悟不再重要,但無疑的對失去一切的安娜來說,她把凱文的那番話當成是曙光才會是活下去的動力。
寫到這裡我們再想回之前的問題:生我者真愛我;我也會愛生我者,這是必然嗎?我只能說,任何的愛都不是必然的,就算是身上流著對方的血。愛或不愛,或者需要經歷很多考驗和時間的醞釀才能知道。或者愛也要出於罪,能背負多少罪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少愛。或者,要有多恨,才能知道自己有多愛。既然沒有絕對的答案,所以也沒有絕對一定相親就要相愛,不愛就恨還是一個結果;最怕是不愛卻要習慣不愛,不再去問緣由或逃避,那很多時候才是毀掉人生的根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